半岛官方体育中邦新手艺美邦得知厥后求购中方:须满意五个条目!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中国彷佛凤凰涅槃般,美国很快就将发展中的中国视作“假想敌”,联合西方国家开始针对中国的发展。
在科技领域,美国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着技术封锁和制裁,不过在诸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也有一项技术,突破了美国的封锁,甚至他们在得知中国的这项技术后,专程来到中国求购,面对此番行为,中国表示:“想要购买中国的大振动台,必须要满足中方的五个条件。”
振动台这一设备最早是西方国家以及美国等国的专属产品,想要购买较大吨位的振动台,都要乖乖的被这些国家“敲”上一笔才可以购买,根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那么振动台是干什么用的?振动台可以渗透在各个领域,不仅航空航天需要、军事、建筑以及核研究等等都需要用到大型振动台,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在二战期间,很多军方发现被运输在前线的装备武器无法使用,其实不是质量有问题,而是因为在行军路途中经过颠簸和振动,造成了大批武器零件松动。
振动平台的出现大大解决了这一方面问题,制作好的武器装备,在经过振动平台的检验后,如果实验数据没有问题的话,那么装备武器在运输路上再怎么颠簸也不会出现故障,这关系到正处于战争的国家生死存亡,因此在二战结束后,各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都离不开振动平台领域。
振动设备在航天领域至关重要,其中航天振动台又被称之为航天振动试验机,它对火箭进行测试,经过航天振动台的测试,可以检验火箭以及航天器是否达标,避免在火箭发射时出现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和西方众国对中国实施各方面的技术垄断,美国仗着有核武器,常常威胁着我国,但是党中央面坚决做出的“两弹一星”重大决策,一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从0开始,攻克难关,从此我国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垄断!
我国的振动技术起步太晚,当我们需要振动技术平台来帮助各行各业的时候,不仅缺少相应的技术资料和技术经验,还面对着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1吨推力1吨金”,当时振动台的售价极高,有着一吨振动台相当于一吨黄金的价值,在建国之初,中国想要购买1吨以上的振动台,不仅要出着大额的钱,美国和西方国家还不肯售卖。
幸运的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成功将中国振动技术做到了世界最前端,如今美国都来中国购买振动技术和平台,这个人就是东菱振动企业的创始人,王孝忠。
王孝忠出生于1954年,在他出生时父亲已经48岁,家里生计艰难,王孝忠在16岁的时候就去了工厂工作,他经历了美国连同西方国家时如何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
他在苏州实验仪器厂干了二十多年,已经成为副厂长的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孝忠深深的感受到,国外对中国振动平台的严格限制而导致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滞缓。
1995年,壮志雄心的王孝忠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副厂长高薪的待遇,带着两名技术骨干成立了“东菱”公司与欧美同样带“菱”的公司进行对抗,英国的“菱”公司与美国的“菱”公司掌握着振动行业的高端制造技术,他将公司取名“东菱”寓意“东方之菱”,东菱公司图标的设计十分像一个“中”字,寓意“中华之菱”。
没有启动资金,王孝忠跑遍了银行贷款,他向亲戚朋友借,他在创业中遇到了种种艰辛,他的厂房只是一个80平米的大棚,光是仪器就占据了大部分地方,几个人站在这里连转身都困难,没有地方睡,他们几个人晚上就“蜗居”在厂房。
在王孝忠带着第一个客户来厂房参观的时候,客户看到东菱公司厂房、设备和环境后,后看了看王孝忠身后的几位骨干,竟然把王孝忠当成了骗子,慌忙走了,不知如今这位客户是否会后悔?
面对困难,王孝忠先生始终没有放弃,80平米的大棚厂房,8个人和几万块钱的资金,设备也是陈旧的“老家伙”,谁都想不到,就这样,将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王孝忠的带领下,团队突破了我国在振动台长期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研发出了第一台3吨的电动振动台,虽然与当时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振动技术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这一消息一经放出,犹如石破天惊,在“东菱”振动机器进入市场后,半岛官方体育订单源源不断的从全国各地而来。
随着3吨电动振动台的出世,“东菱公司”名声大震,很多技术人员慕名前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前科研院的技术人员江运泰教授,当时江运泰教授已经退休,听说了“东菱”有了重大突破,于是重出江湖加入振动台的研发。
江运泰教授的到来让“东菱”公司如虎添翼,江运泰教授带领一众技术人员开始了日新月异的研发,王孝忠则全身心的经营公司,随后研发出了5吨、10吨的振动平台,紧接着16吨、18吨的振动平台相继出世,东菱一步一步的缩短与西方国家振动技术的差距。
王孝忠始终秉承“中国振动的骄傲,科技创新的沃土”这一美好愿景,他虽然收获了大量的金钱,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将获利继续投入研发工作中,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中国可以突破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走在振动技术的前端。
2006年,东菱公司成立11周年,这时我国自主研发出35吨的大型振动台,完全超过了美国的技术水平,意味着我国振动台研发技术正式开始领先世界。
当时很多国家都还在购买美国价格昂贵的大型振动台,听到中国的振动技术超过美国后,很多国家纷纷取消了订单,转而来到中国进行采购。
这时美国又气又没有办法半岛官方体育,美国人十分好奇,中国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超越了美国的技术,在我国研发出35吨的振动台后,便开放了35吨以下的振动台出口限制,值的讽刺的是,这时美国还在针对中国做着9吨级振动台的限制。
2011年,我国自主研发的50吨电动振动台正式问世,美国专家们坐不住了,美国人的高傲使得他们的技术始终无法前进,也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振动技术,已经被我们中国超越,并且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在美国最高的振动台单体承接能力在35吨时,中国已经成功研发出70吨级的振动台,美国听闻后,跑来中国请求购买中国50吨级的振动台,但是令人嘲讽的是,此时美国还在禁运中国9吨级的电动振动台。
美国求购中国50吨电动振动台,必须遵守中国的五个条件: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二、设备出现故障要由中方维修人员维修;三、不能将设备应用在军事方面;四、实验数据只能由中方收集;五、半岛官方体育不能向第三个国家租赁或者转卖设备。
这五点将我国的振动技术彻底的保护了起来,王孝忠先生声称在出售振动设备时,要求美国购买方签订“最终用户声明”,保证该产品不用于军事等领域,美国人想要从中窃取技术信息根本不可能,前来购买设备的美国代表表示:这是美国30年来第一次向一个国家低头。
而“东菱”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瞩目的成就,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表示,东菱振动自主研制的多型振动试验装置对我国载人航天研制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嫦娥探月”,“神五到神九”,“921”工程,众多航天航空的技术突破,都离不开振动技术的发展,积极积极助推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王孝忠先生完成了他的理想,凭借着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中国振动技术从无突破至世界的尖端,王孝忠先生功不可没。
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王孝忠先生回答道:“科技兴国,实业兴邦是我作为中国企业家应该尽的义务,报效国家,为振兴民族工业,实现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0年8月,王孝忠先生因病去世,终年66岁。王孝忠先生兢兢业业的一生,为了中国振动行业奋斗的一生,国之重器!扬我国威!致敬!半岛官方体育